中国篮球职业联赛(CBA)是否应该恢复升降级制度,近来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。这一讨论往往伴随着另一个关键议题,即各俱乐部股权的归属与价值。然而,有媒体人指出,在探讨这两个问题之前,必须厘清一个根本前提:CBA公司自身并不拥有联赛的全部产权,其拥有的仅是来自中国篮协的阶段性商业授权。这一前提使得关于恢复升降级后的股权讨论,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现实基础。
该观点认为,升降级制度的本质是体育竞技层面的准入与退出机制,它直接影响俱乐部的核心资产价值。在一个成熟的职业联赛中,俱乐部股权的价值与其所处的联赛级别紧密挂钩。顶级联赛的席位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。如果恢复升降级,就意味着俱乐部的股权价值将随着球队战绩而剧烈波动,存在升值和贬值的巨大不确定性。
但是,这一切讨论都建立在俱乐部股权所对应的“联赛参赛资格”是俱乐部完全拥有的、可稳定预期的资产这一基础上。而目前的现实是,CBA联赛的产权归属并不清晰。CBA公司作为联赛的运营方,其权力来源于中国篮协的授权,这份授权是有期限和条件的。联赛最核心的资产——IP(知识产权)归属问题,长期以来悬而未决。
因此,有分析指出,在联赛产权这个顶层设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之前,去深入讨论恢复升降级会如何影响俱乐部股权价值,无异于“空中楼阁”。如果联赛的最终所有权不属于参与投资的俱乐部共同体,那么俱乐部所持有的“股权”内涵就非常有限。它可能更多代表着运营权和一个暂时的参赛资格,而非对联赛核心资产的一份永久性权益。
这种产权上的模糊性,使得任何关于竞技制度改革的讨论都面临深层障碍。投资者会担心,即使球队通过努力升入顶级联赛,他们所拥有的权益是否稳固?联赛的授权协议是否会发生变化?这些系统性风险远大于球场上的竞技风险。
综上所述,该媒体人的核心论点是,CBA联赛的改革需要遵循清晰的逻辑顺序。当务之急是理顺联赛的产权关系,明确CBA公司、中国篮协以及各俱乐部作为投资方之间的权责利。只有在联赛产权清晰、治理结构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上,诸如恢复升降级这类关乎俱乐部根本利益的竞技制度变革,才能进行有实质意义的探讨,否则所有关于股权价值的讨论都可能因为基础不牢而失去意义。联赛的深度改革,必须从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开始。